欢迎咨询美国FBA海运——亚马逊Send/SPN/Shiptrack/沃尔玛/Wayfair/Temu/TK Shop承运商、合作伙伴
2025 年 4 月 24 日综合报道,美拟将对华关税从 145%分阶段降至 50%-65%,引入分级征税。此举因美面临国内经济反噬、供应链重构困境、国际盟友离心三重压力。中方回应“打谈皆备”,市场短期利好但长期存隐忧,关税战本质是大国实力对撞 。
美国对华关税政策重大调整:拟分阶段降至50%-65%,博弈逻辑与影响解析
(2025年4月24日综合报道)
一、政策调整核心:从“全面施压”转向“分级博弈”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等多家美媒报道,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对华关税从当前的145%分阶段下调至50%-65%区间,并可能引入“分级征税”机制:
非战略商品:如日用品、部分机械零部件等,关税或降至35%,旨在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(当前通胀率2.89%);
战略领域商品:半导体、电动车、光伏组件等关键产业,关税仍维持100%以上,试图遏制中国科技竞争力。
白宫称该方案将分五年逐步实施,但强调“最终决定权在总统”。此举被外界视为美方在“极限施压”失效后,转向“精准遏制+经济解压”的混合策略。
二、动因透视:美方“扛不住”的三重压力
1.国内经济反噬
高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,低收入群体收入损失占比达4%;
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.5%,制造业回流受阻(如特斯拉因稀土磁体短缺被迫申请对华出口许可);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警告,美关税政策或使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降至2.8%。
2.供应链重构困境
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.81%,但动力电池、太阳能等关键领域仍占据全球70%以上份额;
美国电子、汽车等行业库存积压严重,零售商Costco、沃尔玛等呼吁降税传导消费红利。
3.国际盟友离心
欧盟、日本明确拒绝跟随对华“脱钩”,南非等国批评美方“将关税作为敲诈工具”;
美国会11州联合起诉政府“滥用关税政策违法”,共和党议员暗中推动最高法院介入。
三、中方回应:“打谈皆备”的清晰立场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明确表示:
谈判前提:美方需停止威胁讹诈,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基础上对话;
事实澄清:中美未就关税进行任何正式磋商,“美方释放的谈判消息均属不实”[^用户提供];
反制工具箱:除对等加税外,中国已启动稀土出口管制、反垄断调查等非关税措施,特斯拉等企业供应链受直接影响。
四、市场震荡与行业分化
1.短期利好
消息公布后,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涨5.68%,苹果、特斯拉股价回升超3%;
美国中小进口商预计年均成本可减少30万-50万美元[^用户提供]。
2.长期隐忧
分级征税或加剧全球供应链割裂:半导体、AI等“战略商品”面临更高壁垒
传统产业承压:中国钢铁进口量同比下降11.3%,但动力电池出口逆势增长(关税132.4%下仍具成本优势)。
五、历史镜鉴与未来推演
教训警示:1930年《斯姆特-霍利法案》曾致全球贸易萎缩66%,当前若重蹈覆辙或加速供应链“去美国化”
博弈变量:
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对政策连贯性的影响;
中国在RCEP(对东盟出口增速11.55%)等框架下的市场多元化进展;
科技“卡脖子”领域(如半导体)的自主突破速度。
关税战本质是大国实力的对撞场
美方从“145%”到“50%-65%”的让步,实为霸权逻辑遇挫后的战术回缩。对中国而言,这既是短期压力测试,更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契机。正如外交部所言,“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”,在构建“双循环”新格局的路径下,中国正以稀土管制、技术突围等组合拳,重塑全球经贸规则话语权。而美方若继续沉迷“数字游戏”,终将在“伤敌八百自损一千”的困局中失去更多盟友与市场信任。
微信轻松扫一扫
在线咨询 轻松下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