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咨询美国FBA海运——亚马逊SEND/SPN/Shiptrack/沃尔玛/Wayfair/Temu/TK Shop承运商、合作伙伴
2026年1月1日起,亚马逊美国站点将全面停止FBA的备货准备和商品贴标服务,卖家将面临成本上升、供应链复杂度加剧等挑战。为此,卖家需采取短期过渡、中长期战略调整及风险管控等分层应对策略,确保业务平稳过渡。
一、政策核心内容
1.终止服务范围
生效时间:2026年1月1日起,美国站点全面停止FBA的备货准备(Prep)和商品贴标(Labeling)服务。
适用渠道:所有通过FBA入库的库存,包括AWD(亚马逊仓储配送)、AGL(亚马逊全球物流)、SEND等供应链服务。
合规要求:商品需在入仓前自行完成包装防护(如易碎品加固、液体密封)、FNSKU标签粘贴(覆盖原厂条码),否则货件将被亚马逊直接废弃且无赔偿。
2.政策原因
亚马逊称此举旨在提升物流中心效率,因多数卖家已具备自主处理能力或通过第三方完成备货,平台资源将更聚焦于仓储分拣、配送等核心环节。
二、对卖家的多维影响
1.成本压力显著上升
外包成本增加:此前亚马逊贴标服务费约0.3/件,而第三方服务商(如PrepCenter)报价涨至0.8–1/件,中小卖家单件成本预计增加0.15–$0.5,利润率或压缩5%-10%。
设备与人力投入:需采购热敏打印机、扫描枪、封装机等设备,并雇佣专人操作,前期投入增加数千美元。
2.供应链复杂度与风险加剧
时效风险:第三方服务商处理延迟可能导致旺季入仓延误,拉长备货周期。
合规风险:标签模糊、包装不达标(如玻璃制品未加固)的商品将被直接销毁,尤其易损品卖家损失风险更高。
库存管理挑战:需区分“已贴标/未贴标/在途处理”等多状态库存,系统管理复杂度提升。
3.中小卖家生存压力凸显
依赖亚马逊“一站式服务”的中小卖家面临双重挤压:成本攀升与仅5个月的重建流程时间窗口,部分卖家可能暂缓入仓或退出FBA。
三、分层应对策略
1. 短期过渡方案(1-3个月内)
自主贴标流程标准化
建立内部SOP手册,明确标签位置(需覆盖原条码)、防护标准(如气泡膜厚度),配备热敏打印机、扫描枪质检设备。
推行“双人复核”机制,降低错误率(错误标签导致整批货废弃)。
锁定可靠第三方服务商
选择亚马逊认证的Prep Center(仅4家入选官方列表),需验证其准确率(需≥99.9%)、赔付条款及地理位置(临近FBA仓以节省尾程运费)。
2. 中长期战略调整(3-6个月)
供应链源头整合(最优成本方案)
工厂端贴标:与供应商重新谈判,要求出厂时完成FNSKU贴标及SIPP合规包装(如防尘袋、加固箱),成本可降至$0.1–0.3/件,同步享受亚马逊5%-10%运费折扣。
SIPP模式:采用“原厂包装即符合FBA标准”的设计(如外箱≤36英寸),减少二次包装需求。
技术赋能与自动化
引入标签批量生成软件(如与亚马逊API对接的工具),并评估自动贴标机投入,长期可降本30%
3. 风险管控与政策红利
合规优先:严格遵循亚马逊包装指南(重量/尺寸申报精度),预留10%-15%时间缓冲应对延误。
利用政策红利:外箱尺寸限制已放宽至36英寸(原25英寸),家具、健身器材等大件品类可减少二次包装成本。
成本精算:对比自建(0.2–0.5/件)vs.第三方(0.8–1.2/件)vs. 工厂整合($0.1–0.3/件)的成本平衡点,优先测试工厂端方案
合规为底线:标签错误或包装疏漏将直接导致货损无赔,需将质检列为不可省略环节。
时间表行动:
2025年Q3:完成供应链能力筛查与第三方服务商测试;
2025年Q4:建立SOP流程或绑定工厂合作,预留旺季缓冲库存
微信轻松扫一扫
在线咨询 轻松下单